初夏时节,南阳大地草木繁茂、绿水依依,一派生机盎然。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医圣祠和艾草企业,并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南阳中医药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厚望如山,催人奋进。3年来,我市牢记嘱托、抢抓机遇,强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奋力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两地一都”,仲景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医药瑰宝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时代光彩。
坐落于温凉河与汉城河交汇处水岸西畔的南阳医圣祠,作为全国唯一的张仲景墓祠纪念地,享有中医祖庭之誉。
5月1日,正值医圣文化园试开园第一天,记者从医圣祠门前拾级而上,穿过巍然耸立的汉风子母阙,一路行至主殿前,有着460多年树龄的凌霄花状若凤凰、展翅欲飞。更有苍柏、翠竹和药草分布其间,古朴的楼阁亭台与碑刻、匾额、楹联相映衬,一起构成仲景文化的“根魂神韵”。
沿风格一致的“祠、墓、馆”新中轴线一路走来,新园内汉代风格的主体建筑——张仲景博物馆巍然屹立,医圣钟楼、鼓楼分列两侧,更显庄严大气。仲景书院、中医药(科普)体验馆、仲景国医馆、中医抗疫馆、中药标本馆、坐堂行医馆、朝圣广场、医圣山、医圣廊桥、医圣祠历史十八大景观等,与医圣祠形成完整的医圣文化传承脉络。
据工作人员介绍,医圣文化园依托中医祖庭医圣祠,建设集文物保护、旅游观光、培训教育、研学体验、特色诊疗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文旅综合体,打造世界中医药文化新地标。项目总面积689亩,总投资约59亿元。一期文化传承区规划面积321亩,功能为朝圣拜谒、展览展示、研学问诊、学术交流等。
南阳医圣文化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刘海燕告诉记者,医圣文化园聚焦“仲景、中医、文化”主题,打造传承仲景大爱精神、弘扬中医文化、引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凸显医圣祠的唯一性和在中华文明谱系中的坐标价值,将成为南阳打造全国中医药文化高地的人文新地标。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3年来,我市加大中医药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实施了一批重大中医药项目,培强了中医药发展引擎。
举全市之力推进河南国医学院筹建项目。目前,学院硬件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满足教学、住宿功能的一期12栋建筑全部完成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内外装修,今年可满足学校基本教学生活需要。直属机构建设方面,将南阳市中医院、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设置为河南国医学院(筹)直属附属医院;学科设置方面,河南国医学院定位为教学科研型中医药高校,规划设置仲景学院、中药学院、骨伤学院等9个学院,积极推进中医药与工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大健康学科体系,计划到2027年设置专业总数达16个。
实施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加快推动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管理、技术、品牌”三个平移,申报2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和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1项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GCP)在院实施已启动;区域医疗中心已建成5大中心和4个强势专科,区域医疗中心门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人次均同比增长20%以上。实施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力争打造成为基础设施一流、仲景学术特色突出、“医教研养”议题融合发展的地市级一流“三甲”中医院。目前,该院病房楼主体已完工,预计今年9月交付使用。
为大力弘扬仲景文化,我市加快实施仲景文化弘扬工程,建成3个*********、3个省级和16个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邓州市被命名为“中国中医之乡”;举办“仲景大讲堂”活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和全市八段锦比赛,特别是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构建起“一校一品”的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在全国率先创办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连续两年累计举办750余场次,惠及群众95万余人次。
为推动仲景文化交流互鉴,张仲景博物院被评选为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加强与日本、俄罗斯、法国等国以及港澳地区中医药机构的合作交流,布局张仲景经方阁国内外连锁店,已在俄罗斯、日本、越南开设分中心,推动中医药服务国际化发展;加强仲景文化国际传播,用英语、韩语等多语种宣传推介南阳中医药;以“仲景文化——国际化·产业化·现代化”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全球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实现了仲景文化国际传播新突破。
走进位于卧龙区七里园街道达士营村的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占地1万平方米的艾叶仓储基地、拔地而起的科研大楼、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孕育着艾草产业发展的新希望。
“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们建成了‘一厂三区’,订单呈‘井喷’状态,艾产品供不应求。如今的药益宝正朝着产学研游一体化方向发展。”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查洪付谈及公司3年来的变化欣喜不已。
牢记嘱托,3年来,药益宝规模壮大了3倍,工作人员由不足百人发展到300多人,年生产能力达30万箱,实现80%自有品牌生产和营销,年生产总值由2020年4500万元升至2亿元,企业员工月均工资5500元,均创历史新高,带富群众3000多人,真正发挥了龙头示范带动作用。
把本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小艾草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草”“幸福草”。卧龙区立足艾草加工原创优势和艾草加工企业集聚资源禀赋,紧盯艾草产业倍增升级目标,推进艾草种植向高端种苗生产繁育转型、艾草加工向标准化规范化转型、销售服务业向新零售新模式升级。目前,全区艾草经营主体2700多家,艾草加工企业490家,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企业14家,其中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企业16家,超亿元3家,三板上市中药企业1家,种植中药材1.2万亩,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近80亿元,带动就业近5万人。2023年,该区还建成了全国******专业化艾草产业园1个,建成了一大批中医馆和艾灸馆,中医药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为充分发挥南阳中药材资源优势,我市大力实施“宛药振兴”“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和“中医药+”计划,打造千亿级中医药产业。
——中药种植不断扩容。全市中药种植品种由79个增至83个,种植面积由185万亩增长至近200万亩。目前已建成22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8个“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5个“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11个“定制药园”、8个“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中医药产业链不断完善。中医药产业列为全市重点产业链之一,规模以上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增至55家,GMP认证的中药制药企业增至31家。仲景宛西制药荣登2023年“中成药企业综合竞争力指数TOP50”排行榜,仲景品牌入选全国第三批“中华老字号”。
——着力打造世界艾乡。艾草种植面积达30万亩,是全国******的艾产品生产基地,艾产品共6大类200多个品种,培育年营收过亿元艾草企业7家。南阳艾产品批号达27个,授权13家企业规范使用“南阳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稳步推进卧龙、南召、社旗、仲源艾城四大艾草产业园和仲源艾城1个艾草专业市场建设,艾产业从小、散、弱走向规模化发展,南阳艾产品占全国市场70%以上,艾产业年产值150亿元。
——培育“中医药+”新业态。把中医药与文旅文创、食疗药膳、养生养老、健康食品等相结合,拓展产业链条,建成10个“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19个南阳市康养旅游基地、20家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25家南阳市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成功举办首届全国仲景药膳大赛。
——制定中药材标准规范。目前,我市共批准发布《粉防己栽培技术规程》《黄精栽培技术规程》等6项中药材地方标准和《南阳艾》《艾贮藏陈放技术规范》等8项艾草地方标准。同时,开展宛药质量溯源智慧服务平台建设,现已覆盖种植企业41家(下辖基地48个),涉及种植中药材品种42个。
在医圣故里南阳,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脉络越发清晰,打造“全球中医圣地”的信心越发坚定。以千古名胜医圣祠为核心,仲景的根与魂、人与脉在此汇聚,古老的南阳城将隆起仲景文化、中医药产业相融合的新高地。
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市为抓手,我市立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活动”“万名护工居家养老服务”,组建“万名护工”队伍;加快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创建步伐,全市13个县(市、区)已有12个通过市级初评,以创建促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市、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层医疗中医化、中医诊疗特色化,中医医疗水平提升明显;实施仲景人才引航工程,建立国医大师、全国和省级名中医、全国优才、青苗人才、南阳市名中医等人才梯队,打造仲景书院品牌。
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仲景文化发源地、中医药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南阳是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未来,南阳还将继续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探索中医药综合改革创新,加快打造全省一流中医院,构建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造道地宛药生态经济带,做强一批现代中药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打造“南阳艾”品牌,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持续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专项行动和合作交流专项行动,推动南阳中医药特色产品、仲景文化、中医药特色疗法等走出国门,走向“一带一路”。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仲景医药文化,正在南阳人全力践行殷殷嘱托的实践中绽放时代光芒、昂首阔步走向世界。